挪威首個腦退化村

挪威第一個腦退化村於20年夏天落成,獲選年度醫護建築。這個腦退化村是挪威內陸大學研究改善腦退化治療的一部份,由政府資助。隨著社會人口老化,挪威患腦退化症的患者不斷增加,傳統被動式照顧患者的治癒方法成效不大。研究團隊參考荷蘭腦退化村的概念,通過與患者家屬和醫護專業等交流、將研究的理論在這條村實踐出來。研究團隊會會在腦退化村運作後持續跟進患者的病情兩年去評估成效。

項目位於首都奧斯陸西面大約二十分鐘車程的一個小城。總建築面積一萬七千平方米,為158個患有腦退化症的老人提供一個家。

建築設計強調「家」的感覺,希望打破傳統療養院像醫院的悲涼環境。建築以挪威鄉村小木屋為設計概念,外牆選用傳統物料磚和天然木去營造家的感覺。

村內136個房間屬於輕度的可以自理的患者,每8 個人人合住一個大約四千多尺的單位,單位除了共用空間外,每人都有二百多尺的連浴室獨立房間。另外22個是需要人照顧的較嚴重患者,有醫療設備和護士當值。

研究指出刺激腦退化症患者的各種感官和保持社交健康可以幫助舒緩病情。村內提供各類設施,希望患者的生活可以跟外面一樣,例如咖啡店、商店、各類活動場所、健身室、髮型屋、spa 等等。

感官花園是特別為腦退化症患者而設計的室外活動空間,患者可以觀賞植物、聞花香、聽鳥嗚流水聲、觸摸石頭、感受太陽温暖。在花園內種植、繞圈散步等各種活動可刺激患者各種感官,從而記起往事,幫助病情。

繞圈是腦退化村的另一設計特色,因為病人記性差易迷路,所以無論室外和室外行走路線都不能有掘頭路,他們可以不斷地繞圈直至找到目的地,迷路也不會太慌張。

腦退化症患者最大問題就是辨認困難,因此建築設計要用不同顏色和物料去幫助患者認路。建築物外牆分拆成不同外牆物料、顏色和屋頂,看上去就好像很多間小屋,而每楝建築物的大門都用不同顏色,加上外牆不同物料的獨特組合,患者可以輕易找到自己的家門。

室內設計方面,19個單位每個都有反映單位位置的獨特色彩配搭,例如近森林的比較多綠色、而果園的就多鮮豔顏色。這個特色色調會在單位內不斷重覆,例如牆紙、廚櫃等等,目的是刺激患者視覺和認知,幫助他們辨認空間。

村內同一個功能的空間會用一致的顏色去方便識別,例如村內所有廁所都是深啡色,每當患者看見深啡色的牆就會聯想到廁所,從而幫助他們認路。

這個腦退化村是挪威腦退化治療的一個試點項目,希望為腦退化症治療進行改革,為患者提供最合適和人性化的治癒,讓他們人生最後一段路都活得精彩。

更多項目介紹, 短片

聲音專欄 (節目最後三分鐘)

photo credit: : Knut Ramstad, Nordic Office of Architecture

 

 

發表評論